正在阅读:羡慕!永康这些村民捧上“金饭碗”,每年增加收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今日永康 / 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羡慕!永康这些村民捧上“金饭碗”,每年增加收入......

转载 大胖2024/10/28 10:39: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永康信息网 作者:永康信息网 1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日,黄城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星忙着为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分发慰问金,确定名单、经过村集体各级审核后,每人200元的慰问金很快就通过银行打到全村417位老人的账户上。


林金星自2000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自2016年以来,这是他每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一项常规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发放近二百万元。



黄城里村紧挨东永一线,是永康城区东大门。


近年来,黄城里村在林金星带领下,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引擎,厚植农村资源优势,通过整村农房改造、打造电商创业园、引进万达广场三部曲,奏出了产业兴村的最强音,村民手里“金饭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如今的黄城里村,房屋外墙色调统一,人行道绿化敞亮美观,居住环境堪比城区高档小区。但早年间,该村村容村貌破旧,巷道狭窄难行,是名副其实的“破烂村”。2012年,林金星带领黄城里村抓住农房改造政策“东风”,迅速拉开了新农村建设大幕。然而,或因利益分配或对故土不舍,部分村民迟迟不愿拆迁。


“我们村地理位置这么好,但环境这么差,按照书记的话讲,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拆了重建再不好,还能比现在差劲吗?”黄城里村党员张干说。



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村党员干部们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挨家挨户走访,讲政策、摆道理、谈规划、话希望。


“村干部基本都顾不得正常的吃饭时间,最多的上门几十次,还有拖到安置抓阄的前夜,到后半夜一点多才成功签约。”林金星说。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广大村民对政策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要我拆迁”变为“我要拆迁”,形成了全村旧村改造搬迁的和谐局面,并创造了半年签约率99.3%、一个月完成99%房屋腾空的“黄城里速度”。


“我们书记很辛苦,为了村民的利益,真的是呕心沥血。”永康市经济开发区黄城里村村民林爽朗说。


农房改造好了,如何利用这些新房子,发展兴村产业,解决村民生计问题?


“因为我们村的村民基本失地,所以从有整村改造的想法开始,就要谋划失地农民今后的产业跟生计问题。”林金星说,“我们从有规划开始就到其他有先进做法的地方去,学习他们的失地农民、城郊农民是怎么解决的,当时最符合我们心意的是电商。”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农房改造过程中,林金星提前谋划,将村集体积累的600万元资金投在了电商创业园的硬件上,打造了园区免费WiFi系统、“全球眼”专业版治安监控系统和商户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供园区IDC主机托管服务,建设了“跨境通”专线及云计算服务中心,实现了百兆光纤入户。面对这样的投入,当时并不富裕的村民有不少人都心存疑虑。“我们当时是有顾虑的,怕房子造起来没有人来租。”胡巧琴说。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林金星决定将整村按区块划分,先做出一期的电商创业园样板,让村民切切实实看到收入成效。


“每一户电商到了我们这里以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一对一跟进进行登记造册,并且询问他在这个园区里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服务只要不超出我们村集体的能力范围,我们就尽量满足电商企业的需求,留住他们。”林金星说。



与此同时,黄城里村结合《永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租金优惠、培训优惠、人才优惠、电信优惠、金融优惠等,这也吸引了不少中小型电商和物流企业入驻。


“因为这一块都是卖杯子的,从入驻开始到现在,电商氛围很好,连注册登记都是黄城里村的工作人员上门的。”飞泰杯壶店长黄君说。



另一家电商企业则是看重了黄城里村的交通便利,“在客户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黄城里,因为这边交通比较方便。”浙江雄狮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浩说。


截止目前,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家商户入驻,包含日用品、厨具、五金制品等多个种类,实现网络交易额近10亿元,于2018年成功入选省电子商务十强专业村,并列入2019年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名单。随着大量电商到黄城里村筑巢创业,相应的物流、餐饮、超市等商家也纷纷入驻,村民在村里就能就业创业,他们手里的“金饭碗”含金量越来越高,光靠房屋出租,每户村民每年可增加5万元至15万元的收入。“变化非常大,以前我们是靠打工才能养活一家人,现在不用出去打工,收房租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林爽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村子变化带来的好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级电商创业园区打造成功后 ,已经拆除的老村区块如何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对接,黄城里村又引进了总投资65亿元的商业综合体——一方万达广场,又一次创造了以小村庄博取大项目的“黄城里典范”,成为“不走寻常路”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根据我们与万达广场的物业分配协议,除了需分配给村民的16万平方米住宅外,剩下的车位和酒店公寓等资产折算下来应该在5亿元以上。我们将这些资产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范畴,进行长期运营与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集体资产能够持续为后代提供保障,从而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林金星说。


钱包“鼓”起来,精神也要“富”起来,黄城里村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休止符。“一个村庄或村集体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硬件设施和收入增长,还包括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的村风营造。我们黄城里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关怀服务尚不完善。为此,我们计划在村庄东北角建设一个文化康养中心,以确保村里的数百位老人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林金星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差地别。”离开黄城里村时,村民胡巧琴随口跟记者说。

源:永康人

封面图来源网络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已有0人点赞

be9a444a39e962456d0d17ef40e05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